长者模式 登录/注册
长者模式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鄂尔多斯市林草局>走进林草>林草资源

走进鄂尔多斯湿地

作者:王靖   来源:市林草事业发展中心湿地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科   发布时间:2023-02-02 08:57 分享到:
       
 走进鄂尔多斯湿地 |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行政区域包括东胜区泊江海子镇和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总面积14770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2001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执行委员会确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编号为1148#)。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等80多种水禽候鸟及其栖息地,是全世界遗鸥鄂尔多斯种群最典型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保护区内属国家 I 级保护的物种有遗鸥、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黑鹳、大鸨和斑嘴鹈鹕,属国家Ⅱ 级保护的物种有角䴙䴘、赤颈䴙䴘、白琵鹭、大天鹅、鸢、大鵟、红脚隼、蓑羽鹤、苍鹰、黑浮鸥等17种。保护区内有野生种子植物48科,141属,168种,栽培植物35种。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机构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保护区水域面积稳定维持在6—8平方公里的最佳水平,湖心岛面积稳定,保护区鸟类总数量和主要保护对象遗鸥数量均实现大幅增长。2022年,在保护区栖息繁殖的鸟类40多种,总量35000多只,其中白骨顶17000多只、赤麻鸭6000多只、遗鸥2000多只、小鸊鷉2000多只,各种鸟类繁殖巢达到1500多巢,其中遗鸥繁殖200多巢(2020年5巢、2021年50巢)。

 

 

 

 

走进鄂尔多斯湿地 |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部,北靠广袤的毛乌素沙地,南接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横亘在两大自然地理区的分界线上,南北景观迥异。

2016年12月31日原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成立“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3000.4公顷。公园范围内以湿地为主体,湿地面积1295.5公顷,占总面积的43.2%,森林、沙地和草地呈斑块状分布于公园北部巴图湾水库两岸。丰富的湿地资源孕育了河套人文化、大夏文化和蒙古文化等人类古代文明,对保护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无定河水源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水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生境,特别是河谷湿地资源为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我国候鸟迁徙中转、越冬和繁殖地之一。

一、水资源丰富:公园内巴图湾水库总库容10343 万立方米,调洪库容5583 万立方米,兴利调节库容6102 万立方米,承担着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等重要功能。

二、景观资源独特:萨拉乌苏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上游无定河河谷曲折蜿蜒,雄壮幽深;巴图湾水库湖水清澈透亮,水面恬静开阔;周边沙地草原景观环绕,森林景观以块或带点缀其中,形成了由湿地(水域)、沙地、草原、森林组成的独特景观。

三、动植物种类较多:萨拉乌苏湿地公园有植物163 种,分别隶属于52 科。其中有被子植物45 科148 种,裸子植物3 科9 种,蕨类植物1 科2 种,菌类植物3 科3 种。有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168种,隶属于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5 纲,25 目45 科。隶属于15 目24 科,其中候鸟62 种,占76.5%。

萨拉乌苏湿地公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 种,为黑鹳、东方白鹳、金雕、大鸨、遗鸥、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蓑羽鹤、长耳鸮、红角鸮、纵纹腹小鸮、雕鸮、红脚隼和兔狲,其中15种为鸟类。主要分布于湿地公园南部的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和巴图湾水库库尾地带。

四、历史文化悠久:萨拉乌苏湿地公园位于鄂尔多斯乌审旗,是远古河套人生活地,是匈奴大夏国建立地,是蒙古鄂尔多斯部居住地,拥有“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等多种荣誉,至今仍保留着原始而神秘的成吉思汗徽纛祭祀文化。马头琴、筷碗舞、查木舞等传统蒙古民间艺术形式源远流长。

 

走进鄂尔多斯湿地 | 内蒙古杭锦淖尔湿地自然保护区 

 



杭锦淖尔湿地自然保护区批准于2000年,2003年被晋升为自治区级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339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26168公顷,缓冲区面积23233公顷,实验区38938公顷。

保护区价值:杭锦淖尔自然保护区属黄河洪泛平原湿地及库布齐沙 漠丘间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由于黄河河道变化和库布齐沙漠内自然降水所形成。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黄河沿岸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和黄河中上游库布齐沙漠草原生态系统及在此地的湿地珍稀鸟类和各种生物为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具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稀有性、脆弱性、自然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是内蒙古鸟类迁徙的重要集散地,也是进行湿地鸟类生态学研究和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研究的天然实验地。

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以洪泛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栖息在本区内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内植物有261种,脊椎动物233种其中在这里栖息、繁殖、换羽停歇的鸟类有190种,其中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31种有黑鹳、遗鸥 大鸨、东方白鹳、天鹅等。

湿地功能: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还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保护区内沿河水域宽广、河流纵横、滩涂湿地星罗棋布,具有多样的湿地类型和原生的湿地生态系统,鸟类、两栖类、鱼类动物栖息、繁殖提供理想场所的同时也是从事湿地动植物生态学研究和进行河流、河流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研究的理想场所。湿地景观和嬉戏的鸟类构成湿地独特的景观,可发展生态旅游业。还能为人类提供诸如粮食、肉类、鱼类等多种资源。

 

走进鄂尔多斯湿地 | 内蒙古都斯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都斯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中部的乌兰镇和阿尔巴斯苏木境内。始建于2003年,2007年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所在区域植物地理分布属于欧亚草原植物区、黄土高原草原植物省、鄂尔多斯高原州,由于该区东与典型草原相连,西与荒漠带相接,草原植被与荒漠植被在该区域相互融合,成为该区植物区系组成的重要特征。同时,黄河一级支流都斯图河从东向西横穿保护区全境,在沿河两岸的阶地上生长着草甸、盐化草甸及沼泽植被,各种植被类型在该区域镶嵌分布,大大丰富了这个地区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是一个难得的野生生物物种基因库,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是一处理想的科研和教习实习基地。

由于黄河的一级支流都斯图河穿越保护区,区内分布有较多的湖泊,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型和湖泊型湿地,对调节区域气候和涵养黄河水源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栖息于此的众多湿地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在天然湿地分布面积日益缩小的今天,保护好这片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