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至今仍然记得,以乌审召公社党委书记宝日勒岱为首的治沙人在毛乌素沙海里掀起的那场绿色革命,10万亩流动沙丘被封固,近6万亩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了林草葱郁的草牧场,造就了闻名全国的“牧区大寨”精神。
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足3%,增加到如今的37.06%,沙地面积从550多万亩减少到如今的不足2万亩,“一增一减”,诠释着伊金霍洛旗的生态巨变。
近年来,乌审旗依托当地沙柳、柠条、杨柴等沙生资源优势,着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灌木饲料、生物质燃料、有机质堆肥、结构板材等产业发展,已建成相关加工企业4家,每年总产值达2500万元,带动当地农牧民户均增收5000元。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业,探索光伏治沙新路径,2022年,全旗农牧林草沙产业总产值达40.5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5601元。
“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毛乌素沙地,在坚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道路上驰而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