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腹地,一排排望不到边的深蓝色光伏板在冬日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它们将吸收的光能转换为电能后,源源不断输送至千家万户。光伏板下,柠条、羊柴等灌木已黄叶休眠,但依然迎风挺立,阻挡风沙。
这是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导一期工程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现场。“2023年底,这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并网,3万多亩沙漠装扮上光伏蓝,板下种植的草木茁壮生长。”负责项目实施的内蒙古三峡蒙能能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那贵挺说。
作为中国首批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之一,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规划建设800万千瓦光伏、4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煤电,所发电力将以“风光火储”一体化方式外送至京津冀地区,其中光伏治沙面积达23万亩。
那贵挺说,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
眼下,2024年8月开工的先导二期工程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抓紧推进并网工作。而2024年入春以来先导一期工程区实施的3万多亩生态治理项目,不久前完成秋冬季补植补种。
承担生态治理的达拉特旗蒙禾农牧业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军说,今年主要飞播沙打旺等草种,人工种植柠条、羊柴、四翅滨藜等灌木,用工高峰时1000多人,其中有不少本地群众参与。
今年50岁的当地农民闫兰女11月初开始参与柠条补植,主要负责插苗,计件收入每天200元左右。“正好是农闲,就来加入生态治理队伍,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她说。
达拉特旗能源局新能源办公室主任张兵说,全旗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超过30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近270万千瓦,光伏治沙面积已达10万亩。
“我们九成以上的光伏电站位于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的‘光伏长城’范围内。”张兵说。
为创新治沙理念与模式,鄂尔多斯市2024年规划建设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工程,计划至2030年,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用光伏板筑起一道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蓝色防沙区。
鄂尔多斯市利用库布其沙漠土地与太阳能资源,将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建设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开始走向世界。不久前举办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吉日木图分享了该市光伏治沙案例,大会中国馆鄂尔多斯展区展示了光伏治沙成效,受到与会人员关注。
除在传统沙戈荒地区科学规划建设光伏基地外,鄂尔多斯市还在难以复垦或修复的采煤沉陷区,推进非耕地区域规划建设光伏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