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登录/注册
长者模式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鄂尔多斯市林草局>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专栏>工作动态

乌审召镇:走好“七步路” 推进“三融合” 实现“三转变”践行林长制 促进林长治

作者:王亚杰   来源:牧区大寨乌审召   发布时间:2023-07-13 16:18 分享到:
       

七步三融三转变 

    近年来,乌审召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基调,传承以宝日勒岱为代表的老一辈治沙人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牧区大寨精神,全面推进“林长制”,做到责任、宣传、保障、管护、创新、治理、开发“齐步走”,着力推进林长与多元服务、基层治理和生态建设相融合,促进林长制从“有人管”“日常管”“单一管”向“人人治”“长效治”“系统治”的转变。

  乌审旗乌审召镇位于毛乌素沙地腹地,全镇总面积1933.52平方公里,总人口6059户、10692人,下设2个社区、7个嘎查村,共41个牧业社。现有林地94.01万亩、基本草场125.93万亩、饲草料基地7.55万亩,人均草牧场118.9亩,现存古树名木30株。

“林长+多元服务”相融合

“日常管”向“长效治”转变   

    走实责任步,全方位健全镇、嘎查村二级林长制责任体系。结合基层网格化管理制度,健全“一长两员”即“林长+护林员+草管员”的林草资源保护全覆盖专业化管理队伍,以嘎查村牧业社为单位将全镇划分为7个责任区域、41个网格,指定镇级林长9人、嘎查村级林长7人、护林员草管员83人(其中专职人员11人、兼职人员69人、草管员3人)。自林长制工作实施以来,镇级林长巡林324次、村级林长巡林504次,解决问题201件,化解草牧场纠纷189起,处置违法毁林毁草开荒案件27件。结合“牧区大寨”区域化党建联合体,试点运行“林长+三官+一师”(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法律专业人员协同巡调机制,共同开展林草资源领域调查研究、公益普法、联合培训;成立公益林管护志愿服务队7支,发挥“牧区大寨党旗红”党建品牌感召力,吸纳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退役军人、乡贤等志愿者68人,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情系牧区大寨”公益活动16场次,新栽各类苗木近十万株,修复网围栏95公里,飞播打药2000亩。

    走好宣传步,连片式打造“一馆一院两基地”宣传矩阵(牧区大寨博物馆、毛乌素沙地生态学院、毛乌素沙地生态治理示范基地、生态教育体验实训基地)。线上开设林长制工作动态专栏,发布各类工作咨询、简报、政策解读宣传信息31篇,向上级媒体报送经验性稿件3篇。线下以“一馆一院两基地”生态教育集群为阵地,深化沉浸式+体验式+回顾式生态文明教育模式,面向周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特色开展“牧区大寨党旗红”红色革命教育和“牧区大寨生态绿”生态主题研学活动8场次,接待服务各类人员400人次,同步组建护林员宣讲团,开展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集市活动34场次。


  


“林长+基层治理”相融合  
“日常管”向“长效治”转变
    走稳保障步,标准化运行林长制有关人员、物资、场地管理机制。健全乌审召镇护林员管理、林长制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督查、巡查、考核问责等工作制度,规范打造镇、嘎查村林草工作站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物资储备库,配备包社干部43名、民兵应急人员30人。利用森林资源一键通APP,定期围绕林草生态建设修复、资源保护管理、灾害防控、林草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巡查。制定业务人员联合培训计划,组织林草工作、护林员业务、森林草原防灭火、违法毁林开荒整治等专题培训5次。
    走深管护步,整合辖区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统筹综合技术保障和推广中心、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综合行政执法局、法庭治理力量,成立林草资源信访代办专班,开展打击破坏草原林地行为工作,开设林长制执法协作窗口,推进案件调查取证、线索移送工作,组织打击违法毁林毁草开荒行为、涉野生动物案件等各类联合执法49轮次,开展联合整改验收、下访等各类专项行动23,提升林业草原执法效能,形成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合力。
 

 

 

 
 
“林长+生态建设”相融合  
“单一管”向“系统治”转变
    迈出创新步,总结推广毛乌素沙地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系统化发挥林长制的统领作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开发毛乌素沙地生命共同体科研中心和生态大数据平台,建立林地、草原、沙地、河湖淖等指标动态监测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大数据全天候监测、评估,形成草原森林资源与生态动态大数据方案,为全旗草原森林生态保护治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踏出治理步,持续抓好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全镇国土空间绿化,组织全民参与植树造林,完成重点公益林管护70.15万亩,退化林分改造3万亩,人工造林4845.5亩,积极争取落实了京津风沙源治理1130亩,实施“蚂蚁森林”绿化项目2万亩,全镇生态治理总规模已达到230万亩,查汗淖尔、达瓦淖尔等湖淖已成为白天鹅、遗鸥、赤麻鸭、鸳鸯等20多种珍稀鸟类和当地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其中400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在乌审召在境内河湖淖儿繁衍生息实景被央视报道。乌审召镇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名镇”“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地”“市级园林绿化示范城镇”等荣誉称号。
    走出开发步,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集聚。作好“水土文章”,推动巴嘎淖尔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强化土壤盐碱化治理,推进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种植项目,利用矿井疏干水,试点建设水生态牧场,引进特色农牧产业、林下经济。作好“风光文章”,加快推动中石化新星光伏绿氢项目落地,构建“牧光互补”生态模式,打造现代沙地农牧综合经济体,保障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作好“饲草料文章”,搭建镇域饲草料银行,以巴音陶勒盖嘎查为试点,发展颗粒饲料加工产业,配套建设镇区饲草料收储交易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沙柳、柠条平茬,同步实现经济收益与生态效益。作好“沙地文章”,规模化引进沙棘等特色沙地林果产业……  

   

    乌审召镇将传承牧区大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林草资源保护,带动产业发展,释放生态红利,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探索走上一条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生态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