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登录/注册
长者模式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工作动态>林草资讯

达拉特旗: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精品示范区

作者: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04 10:00 分享到:
       
 
 
 

盛夏,走进黄绿交相辉映的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婀娜多姿的沙柳在微风中起舞,一株连着一株,覆盖了漫漫黄沙丘。“沙柳条条变成了金条条”,村支书陈军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柳林说,“过去,这个地方被称之为一苗树壕,那时确确实实只有一棵树,沙丘一个连着一个,无路、无绿、无田、无钱、无粮。”如今,不光沙丘变绿洲,就连昔日的烧火棍沙柳条条,也变成了金条条,村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官井村的巨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达拉特旗位于黄河“几”字湾顶端,素有“五梁、三沙、二份滩”之称,中部为库布其沙漠区,占总面积的35.4%,境内由南向北、东西排列10条黄河一级支流,俗称“十大孔兑”。近年来,达拉特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抓好林草重点工程落实,全面抓好生态成果保护,构建起了以林产品加工、林光互补、林沙旅游、经济林建设、林下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林草产业体系,黄与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富民优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时代画卷上着墨添彩。 

 

来到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宛如走进了一片蓝色的海洋。站在观景台向四周瞭望,让人激动与兴奋:蓝色覆盖了黄沙,一株株挺拔的红枣树、一株株青翠欲滴的蛋白桑、一株株郁郁葱葱的柠条……蓝与绿的变奏曲,在大漠激荡。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是全国第三批10个光伏领跑基地中首个实现一次性5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的基地,全年发电量约10亿度。按照国家能源局有关政策,达拉特旗又获得了50万千瓦奖励激励项目,引进5家光伏行业领军企业,并于2019年10月全面开工。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林光互补”项目分两期实施,总用地面积约5万亩,由政府和入驻园区光伏企业共同投资绿化建设。实施过程中,达拉特旗按照“外围乔灌草主体锁边、主干道二级防护,板间板下种植经济林固沙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一期已建设项目区面积约2.5万亩,种植红枣1.2万亩,种植黄芪、黄芩中草药5000亩;二期建设面积约2.3万亩,光伏阵列区计划种植紫穗槐、扬柴、蛋白桑、甘草、柠条等经济林9657亩,外围生态防护林种植完成1400亩,实现了光伏立体治沙的有效模式。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地处库布其沙漠中段,作为世界级沙漠治理典范,从1977年开始,一代代恩格贝人和国内外志愿者历经40年艰苦奋斗,植被覆盖率达到78%,森林覆盖率达到41%,园区内现有国际志愿者植树纪念林、中日友好林、布赫植树纪念林、宋平陈舜瑶植树纪念地、呼铁局志愿林等多片主题林、纪念林。园区先后荣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全国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等,先后挂牌中国关心下一代活动教育基地、自治区党员现场教学基地、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游学活动基地、全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基地等,成为了库布其沙漠综合治理的典范和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也是志愿服务精神传承地和中外友好象征地。 

据介绍,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建成“中国的恩格贝”“世界的恩格贝”为目标,统筹推进“林业生态、沙漠农业、科普教育、文化旅游和新能源新科技”五大产业发展,全力建设国际志愿者精神、国际友好交流、国家生态技术示范、国家新能源新科技示范、中国沙漠经济示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中国生态文明教育七大基地。 

 

“黄沙变黄金,日子越过越顺心。”官井村家庭林场主裴飞一脸幸福地说。 

裴飞从小爱植树,他在家乡大面积承包荒山、荒沙地,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进行沙漠治理,现在林地经营造林面积达5000亩,主要树种为沙柳、柠条、杨树、柳树。每年来自林业方面的纯收入达47.2万元,主要是公益林补偿3万元,2800亩灌木平茬纯收入14万元,实施林业重点工程1000亩纯收入12万元,沙柳种条收入2万元,护林员工资1.2万元;再加上养羊400只的纯收入15万元,裴飞一家三口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15.7万元。 

 

 

“这几年来自林业方面收入的逐步增加,我植树造林的劲头更足了, 2019年还被命名为全市首批家庭林场。”裴飞信心满满地说。 

裴飞家庭林场靠经营沙柳、柠条等赚钱,而王利军家庭林场发的是经济林及林下经济财。 

王利军家庭林场位于达拉特旗恩格贝镇黄母哈日村伙房圪台西河湾社,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主要以种植经济林红枣为主,林下套种中草药材和豆科类植物。 

“从2017年4月到2018年5月,王利军家庭林场先后两次种植红枣3260亩,约21万株,在种植红枣前,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在红枣树周边的边角地等边界种植34000株杨树和1100亩紫穗槐,有效的控制了冬春两季的风沙对土地的破坏。”基地负责人王强说,“2019年春季,王利军家庭林场从甘肃省引进了中草药黄芪种苗,试种200亩,长势良好。同时为了改良土地,又从陕西省引进了小黑豆种子,试种300亩,效益良好。“试种结果表明,黄芪完全适合达拉特旗的自然气候条件,因此,我们今年新培育黄芪种苗100亩,未来可大面积种植,发展林下经济。今年5月,与内蒙古农科院合作,在林场范围内试种油沙豆50余亩,长势喜人。” 

 

 

一株株半人高的红枣,已经开始挂果了,嗅一嗅那沁人脾胃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到了深秋时节,3000多亩的面积,一串串红里透青的果实,是何等壮观,何等诱人。 

据介绍,王利军家庭林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生态富民的政策,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每年雇佣当地剩余劳动力10余人,为农民增收30余万元。从远景看,可每年为当地农牧民创造就业岗位80至100个,同时在王利军家庭林场的红枣项目见到成效后,可带动当地农牧民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红枣12000亩。 

白土梁林场:老场焕发新生机 

白土梁林场成立于1958年,总经营面积20.946万亩,与全旗6个镇(苏木)相邻,下设7个作业区。就是这么一块“聚宝盆”,一度穷的叮当响,许多职工有走心、没坐心。 

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前任场长王双喜曾在职工大会这样说:作为白土梁林场人,我们不能老是想过去怎么怎么的好,而是要想怎么创新发展。思想不转变我们何谈出路。林场再不发展就连周边的老百姓都看不起我们来了,我们林场的工人怎能有自豪感和归属感?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不能守住一片金山再过苦日子了,我们一定要创新,一定要发展,我们要强大,我们要尊严。怎样能让林场永续发展,提高社会地位,就要产业带动,只有发展林业新型产业才能让林场活起来、富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以林养林、以林养人的目标。我们要有借鸡下蛋的思想观念,要学会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金打造我们白土梁林场,让林场重新焕发生机。不发展死路一条,改革创新前途光明。 

   观念一转又一村。党的十八大以来,白土梁林场按照“营管结合、永续利用、综合发展、全面提升”的办场宗旨,充分利用林业项目资金,大力营造生态林、经济林,取得了较大成就。新完成樟子松8000亩、无刺大果沙棘10000亩、红枣1000亩、桑树1000亩、枸杞200亩、连翘300亩、引种试验油用牡丹、欧李、榛子等品种。积极探索老化林更新改造模式,采用两行一带、三行宽带、乔灌草立体造林种植模式,同时充分利用林地资源,采用“林粮、林药、林草、林果、林蔬”等林下种植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建成沙棘套种紫花苜蓿2000亩、沙棘套种黄芩4000亩、樟子松套种甘草、南瓜等杂粮4000亩、沙地枸杞套种防风、苦参200亩,建成了5000亩麻黄基地,3000亩沙生植物园、500亩红枣科研示范基地、1000亩桑葚采摘园。 

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王双喜说,白土梁林场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经济林、林下经济、林产品深加工建设,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使得国有林场能够走向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真正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驾齐驱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达拉特旗已经建成家庭林场户7户,户均造林3000亩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造林大户、受益大户,今年继续培育11户家庭林场户。“家庭林场的建立,可以实现造林绿化的集约化、科学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辐射带动更多造林大户、更多企业投身生态建设,让大漠增绿,家庭和企业增收,让绿色景观变成绿色经济。”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长刘锦旺说。 

目前,达拉特旗森林总面积达368万亩,经济林面积为23000亩,有红枣、大果沙棘、果桑、果树等,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由2000年的10.2%和64.4%提高到现在的28.9%和78.8%;沙尘天气由2000年的22次下降到2019年的7次,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约990万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推动沿黄省份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举措。达拉特旗位于黄河几字湾顶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意义深远,加速推进沿黄河绿色长廊建设,努力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精品示范区,造福百姓、造福当代、造福子孙。”刘锦旺说。 

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曾